淄博柳泉户外

 找回密码
 敲门进行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5505|回复: 4
收起左侧

人在旅途之五:玲珑山井塘行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2-4-4 21:39:1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行真 于 2015-10-23 11:43 编辑

    2012年3月10日,驱车近百里,来到青州玲珑山下。
    我们来到玲珑山之北,进入白驹谷。刚进山谷,碑刻扑面而来。有篆体,有草书,有隶书等等。我对石碑不怎么感兴趣。对古文字,我素无研究,好些碑刻,读不下来。那千姿百态的笔画,还是给人美感。碑刻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,很多著名的书法,多是碑刻的拓片。玲珑山的石碑石刻,目不暇给。有的如行云流水,韵味自然;有的如江河流泻,气势十足。有的古朴,有的典雅,各具美感。而有些,则是当代人的平凡之作,有点不伦不类。玲珑山最著名的石刻,为郑道昭所留。这位曾任青州刺史、后至省部级干部的一方大员,少而好学,博览群书,时有文名。在汉隶向楷书演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魏碑体,风格独特,而郑道昭的碑刻也是其中的代表。他最后在此留下的是“中岳先生荧阳郑道昭游之山谷也,此白驹谷。”这句的意思是说,有一个从荥阳来的中岳先生郑道昭来这个山谷游过,这个山谷叫白驹谷。明白如话,没什么神秘的。此石刻经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,斧凿刀痕,历历在目。
    在半山腰处有一冰瀑,宽约七八米,高约五六米。如此之冰瀑,鲁中的山中少见。
    不到一个小时,我们走出了白驹谷。左边玲珑山,右边鸡冠山。我走在最后,对讲机传来有趣的对白:
    “你在哪里?”
    “我在后面,有好几个美女陪着。”
    “你们那些美女啊,中看不中用。”
    “又嫉妒了不是?”
    “我才不会嫉妒呢。你们就好好玩吧。”

    一会,驴友们此起彼伏地吼叫起来。
    有驴友说:“驴发情了!”
    “驴不发情还是驴吗?”
    “出来就是发情的。”停了一会接着补充一句:“发泄情感。”
    驴发情让人有些动物性的联想,而发泄情感,又回归人性了。多么幽默的驴友们!
    玲珑山多洞,前后左右上下,都有洞穴。我从山南的云龙洞穿过,就到了山北。这玲珑山也真是玲珑,几步就从山之南到了山之北。北有一洞,石门精致。上有对联:涧潺相形古洞府,峰岭竦起独玲珑。这大概就是郑道昭读书的通天洞了。据说,他在青州为官期间,曾多次来此洞读书。在通天洞内的西壁上刻有“荧阳郑道昭白云堂中解易老也。”也就是说,郑道昭在这里研究过易经和道德经。研读这种书,最适合离尘避世,当其寂寂乎独处一隅,静思体悟,与道相通。
    山顶的瑶台王母宫东墙,有清康熙十一年青州府学教授魏世名的《游北峰山记》石碑。碑文记载,清康熙初年,隐士吴恪三于地震后发现山腰石畔有隙,依稀有光,召子侄发之,愈发愈曲,通体玲珑矣,这便是玲珑山山名的由来。此山山体不巨,山洞也都不大,洞回路转,曲折多变,仿佛已入绝境,继之则豁然开朗,远观此山秀丽多情,近看此山精致如画,以玲珑名之,也算名副其实。

    站在山顶遥望东南,一山雄峙,高耸如云,俯视鲁中。那就是清风寨。提起清风寨,水浒好汉们的形象便跃然而出,令人浮想联翩。
    从山顶下来,折而东行,走在前面的驴友停下,在这里唱起歌来,等待后面的驴友。歌声此起彼伏,回荡在山头。而后,大家决定再穿越一条山岭。此岭呈弧形,有五个山头,一个比一个高。中有一山崖,名滴水观音崖。我走在最后,看不清路,踏着乱草下山。坡陡草滑,连滚带爬,好不狼狈。
    下来后向北走,穿过山坡,就是井塘村。井塘村依山而建,左右皆山。村东有一清泉,常年不涸,形成一塘,砌石为井,因此叫井塘村。明代第三代衡王朱载圭的三女儿下嫁到这个村子,为这个村曾添了几分传奇色彩。井塘村建于明代景泰年间,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。来之前,听驴友说是个建筑久远的古村,我想象着她的样子:砖砌的高墙大院,古色古香等等。走进村子,我还是有点不相信我的眼睛。我看到的竟然是一座废弃的村庄!要是在别处,多年没有人住,房子早就倒塌不复存在了。这里却不然。房顶没了,房墙立而不到,因为是用石头砌成的,有些地方还能见到巨大的条石。建这样一所房子,费力费时。俗话说,鸟垒窝,人盖房。房子建得结实是第一位的。草木房顶已经朽坏得无影无踪,而一堵一堵的石墙还立在那里,见证着岁月的变迁。没有顶的房子,沿着山坡一侧铺展开来。我满眼都是这些荒废的石头房,不见人影,没有炊烟,冰冷而死寂。由于这里远离公路,生活不便,村民从八十年代开始,陆续搬迁到离公路更近的北面的山坡两侧。我们是个重视传承的民族,此情此景,不能不让人感喟。
    走在高低起伏的青石路上,我深深感受到现代文明对古老文化的冲击。房子作为古代文明很重要的载体,其布局之讲究、建筑之精致,在这里都有体现。张家大院的影背墙正对着大门,北面是主房,两侧是边房,而院子两边又有偏房。有主有次,方正而有序。从深锁的房门中依稀可见古式的家具,方桌在中,椅子分置左右以待客。由此可以一窥那个讲究礼仪、尊卑有序的社会的一点影子。大院里,还有石磨。走出张家大院向东走几步,一扭头又看到了碾。这都曾是人们用以加工食物的工具。少年的我,也曾推磨推碾,推了一次又一次,走了一圈又一圈。耗力且不说,简直乏味枯燥到了极点。现在想来,这种经历也过早地让我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,磨砺了我,也让我最早萌发出走出农村的渴望,这也未尝不是以后我考上大学远因。生活的苦与乐,幸与不幸,谁能说得清呢?
    我们走过一座小桥,有一位青年妇女从对面过来,也打桥上走。我身边的闲情岁月问她:“大姐,这个村还有多少人住啊?”她立刻绯红了脸,说:“不知道。”说完有些慌乱地赶紧躲开了。这情景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社会深处闺中,含蓄、娇羞、矜持的女子们。井塘边有几位卖山货的村民,跟驴友们打交道却实在而有分寸,并不怯场。这个古老的村庄,正从古代文明中走来,走向开放、多元、包容,同时,又不失掉我们这个民族所特有的一些东西。
    井塘之北,有关圣祠和龙王庙。关公是中国忠义文化的代表,也表达了人民对平安的祈求;而龙王则是自然的象征,代表着村民对风调雨顺的祈盼。一祠一庙,深深根植于中国百姓的心中。村民告诉我,每年五一节前后,这里都要举行庙会。看来,民风民俗正以人们接受的方式顽强地存在着,熏陶着这里朴实的村民。村民说,那时你们再来看吧!那语气,赶庙会好像那是一件天大而自豪的事。
    离开少人居住的井塘老村,往西又往南,穿过有井塘新村,二三十分钟后,抵达井塘村南的公路上,时下午三点多,乘车而归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2-4-4 21:55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{:soso_e179:}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2-4-5 22:49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4-5 23:22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秋水佩兰 发表于 2012-4-5 22:49
关于推磨和推碾的故事我的感触有些不同,我喜欢推磨,推磨时看着细细的汁水从两块磨板间流下,直到盖住整个 ...

如果快乐不是因为时间的过滤使然,那么你一定是个很诗意的人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2-4-9 22:50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敲门进行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柳泉户外 ( 鲁ICP备12010730号 )

鲁公网安备 37030202000412号

GMT+8, 2024-3-29 00:54 , Processed in 0.122723 second(s), 14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